汐止拱北殿簡介

興廟沿革
明治卅四年(1901年),水返腳(今汐止)北港地區徐介卿、廖新田,蘇四川等居民,由木柵仙公廟(指南宮)分香孚佑帝君神像,建造「北港鸞堂」,為鄉親扶鸞解惑。
明治卅九年(1906年),奉神降鸞指示,乩童以手掌擊破神案,神諭在三秀山建廟,因相對於指南宮,故稱「拱北殿」。歷經多次整修,廟貌巍峨。近日流傳,為賞楓知名景點。
民國38年(1949年),發起第三次整修,翻修粉刷廟牆。
民國49年(1960年)決定開始進行第四次原地拆除重建工作,拆除原木磚造舊廟,改成鋼筋混凝土。費時六年,於民國55年(1966年)完成, 及龍柱藻井、飛簷楹角、彫樑畫棟等木彫工程。[2]
奉祀神明與年度祭事
祀神[編輯]
資料引用來源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1%90%E6%AD%A2%E6%8B%B1%E5%8C%97%E6%AE%BF